山西古建筑100问——普救寺为什么会成为爱情圣地?
山西古建筑100问——普救寺为什么会成为爱情圣地?
天下寺庙不谈情,唯有山西普救寺。
山西,永济,蒲州古城东。
“红娘月下牵红线,张生巧会崔莺莺。”《西厢记》的爱情故事,就发生在这座普救寺中。
跨进山门,沿石阶而上,便是飞檐翘角、气势雄伟的大钟楼。此楼全高17米,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仿唐建筑。这里也是《西厢记》“白马解围”一折中的“观阵台”。
沿着西轴线,屹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砖塔,方形密檐式结构,这就是著名的“莺莺塔”。该塔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湛的工艺,成为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。游人在塔西以下相击,可听到从塔上传来“咯哇!咯哇!”的蛙鸣声。这一奇异效应更是使游客留恋往返,惊愕赞叹。
顺着“莺莺塔”前行,便是普救寺主殿大雄宝殿。大雄宝殿一旁的梨花深院就是《西厢记》中崔莺莺及家人居住的院落。此院之中,最引人入胜的有两处:一处是东厢南侧一段墙。墙外有一株杏树,枝繁叶茂,这里就是当年张生受莺莺之约,半夜跳墙巧相会的地方。另一处是西厢南侧一方石碣,上刻"普救寺莺莺故居"七言律诗一首。此诗是金大定年间河中府同知王仲通游寺时所写,是迄今寺内保留年代最久,直接记述崔张故事的实物佐证。
“待月西厢下,迎风户半开,隔墙花影动,疑是玉人来。”
有谁能想到,佛家寺院普救寺因《西厢记》而成为爱情圣地,情人眷侣们在此海誓山盟,莺莺塔矗立塬上见证有情人终成眷属。
山西日报、山西晚报、山西农民报、山西经济日报、山西法制报、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例:"山西新闻网-山西日报 "。
凡本网未注明"来源:山西新闻网(或山西新闻网——XXX报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